x 联络咨询
联络咨询

基因检测中心发现结肠癌的发病机理

香港化验所HKLAB 更新时间:2018-11-05

香港化验所HKLAB联合新闻:
日本物理化学和香港化验所基因组学序列分析项目负责人Nakagawa Hideo和兵库医科大学教授Hiroshi Hiroshi的联合研究小组分析了结肠癌患者炎症性肠病的基因组,并发现了结肠癌的发病机制。研究结果将发表在美国《 Oncotarget》 Science Journal上。
在日本,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人数激增,目前有超过20万名患者接受长期治疗。患有慢性肠道炎症的长期患者导致结肠直肠癌的高风险。一旦患上结肠直肠癌,就需要完全切除大肠。已经详细阐述了结直肠癌的常见机制,但尚未发现结肠癌的机制,需要对全基因组进行详细研究。

基因检测
 
该团队对90名炎症性肠病转为结肠癌的患者的基因组进行了详细分析。通常,在结直肠癌中,APC基因变异最大,并且发生60%至90%的APC基因突变。基因检测中心分析发现,结肠癌的APC基因变异仅为15%,TP53和RNF43基因变异分别为66%和11%,这意味着结肠癌的发病机制不同于结直肠癌。特别是RNF43基因与APC基因具有相同的Wnt信号功能,在常见的结直肠癌中较少见,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该基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。该研究还发现RNF43基因突变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,APC基因突变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负相关。结肠癌通常表现出非典型的病理症状,例如粘液癌。在具有RNF43基因突变的结肠癌中,其具有粘液癌和低分化病理症状的趋势,而具有APC基因突变的结肠癌具有高度分化的典型结肠直肠癌类型。病理倾向。
研究结果从基因检测中心的角度解释了结肠癌的发病机制。结肠癌具有与结肠直肠癌和类似类型的疾病不同类型的疾病,其可根据变体基因分类。